Search

[文靜的親子活動]

以前有能力有魄力有體力,放假總是喜歡帶孩外出活動,即使不為...

  • Share this:

[文靜的親子活動]

以前有能力有魄力有體力,放假總是喜歡帶孩外出活動,即使不為放電,也想讓自己「輕鬆」一下(困獸鬥更辛苦)。但自從老三移動力高卻又「trouble」得可怕,自己的體力又每況愈下,便減少戶外活動了。反正我也認為孩子需要學習「動靜有時」,沉悶安靜的時候,孩子更能找到適合自己的「樂趣」。

是日爸爸新年假後要開工了,只餘媽媽單打三子,外出活動更困難,可是困獸鬥又辛苦,怎麼辦好呢?

媽媽便取出學校的剩餘物資,實踐一雞幾味的學習活動,這樣有意思多了。

先跟孩子玩皮影戲,媽媽用自創的《新·十二生肖的故事》(改編自賴馬的《十二生肖的故事》,也是為學校搞活動而創作🤭)作示範後,就任由孩子自編自導自演新故事。我只需要搬櫈仔做觀眾聽他們無限RPG,這就消磨兩小時了。

接著午飯後,媽媽再跟孩子一起製作情人節巧克力(話說爸爸常埋怨我不夠浪漫,我就用巧克力甜死他,反正材料來自學校讀書會用不完的🤫),這樣又消磨一小時。

最後搬爸爸搜購回來的科研教材出來,幾母子一起研究怎樣堆砌。不過這部分真不是我的專長,教材中的說明書又太深(無圖解😓),頭痕良久也苦無進展。幸好這時候爸爸回家了,由爸爸自己做返教學,我旁邊觀課,只能說教科學才是爸爸的專業,三言兩語,略動手腳,一節簡而精的電路課程深入淺出地完成了,比在外上人家的課程,更入腦,又真考到孩子的解難探究能力,而非由導師自己做哂扮孩子識做。(所以請爸爸繼續努力,孩子的探究精神靠你啦🤣)

就這樣,又消磨了一天啦✌🏻✌🏻✌🏻😆😆😆

其實,一個假期真是不用天天精彩多多活動,動靜有時便好了。以前我都以為愈好動的孩子愈要放電,一般專家也建議為多動、坐不定或攻擊性強的孩子「放電」,讓其狂跑、狂奔、勁跳;但多動、坐不定是生理緊張及腎上腺素太多的生理原因,故比賽、狂衝使腎上腺素釋放更多、更易成慣性;狂跑完當然因無能量而坐定,因有回能量後又多動,只是順著其意減少了衝突而已;要真正讓其安定放鬆需提升其血清素,降低其腎上腺素分泌;促進血清素釋放。

所以就算是安排活動,也宜做大肌肉往復性強的運動、冥想呼吸(早前從學校教師培訓學了mindfulness ,對孩子很有用,以呼吸為索引,領孩子歸於安靜,有利學習和對自我的覺察)、進食全蛋白食物、按摩。同時,減低腎上腺素釋放—避免當眾責備、減少催趕、活動後加個人靜思時間、減少計時比賽等;親子間互相按摩或練習腹式呼吸。
(*上面見解乃按腦科學教育專家Ricky Chan的分享而記錄於此)

這些提醒對我家的蝸牛仔🐌更是重要!


Tags:

About author
not provided
蝸牛媽媽主張不功利、不急躁、不揠苗助長的慢教育,定時分享慢吞吞的育兒心得,也歡迎同路人交流互相砥礪!
View all posts